《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突出强调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这不仅仅是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实行同等待遇的问题,而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的格局下赢得中国产业新竞争优势的明智之举。
放宽市场准入,就是允许那些具备条件的企业,无论它们是什么所有制的企业,都可以自由地进出产业,这对于我国实现产业的成熟并赢得国际竞争力是极其重要的。从我国改革的历史经验来看,在一个行业中,即使存在多个单一国有制的企业,它们之间的竞争也是不充分的,通过优胜劣汰选出优势企业几乎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加入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竞争,产业的发展才能突飞猛进。例如,中国的汽车产业在“三大三小”的格局下进步缓慢,而在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入的竞争下,产业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观。试想如果没有吉利等品牌汽车的进入,普通百姓会如此之快地享受到物美价廉的汽车吗?
但是,要赢得中国产业新竞争优势,绝不是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简单放宽市场准入就可以解决的,特别是我国需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的行业几乎都是一些重化工业、能源等垄断性行业,在这些行业中,几乎都是大型国有企业。
因此,这就会产生以下两种现象:第一,进入这些行业的资本、技术门槛都相当高,从而使得我国的个体私营等企业要以单独企业的身份与大型国有企业竞争是相当困难的。第二,大型国有企业的改制和产权多元化,也需要相就的产业背景和技术背景,如烟台市国资委决定将其持有的张裕集团55%国有资产中的43%分别向两家外国投资者转让,向其中一家转让33%,要求对方必须拥有葡萄酒的产业优势。但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积累的产业背景和技术背景还明显不足,这就使得它们即使在放宽市场准入的情况下,也难以大规模参与大型国有企业的改制和产权多元化,这也是我国大型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多元化大多是由世界跨国公司参与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在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放宽市场准入的前提下,《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要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政府对非公制经济的监管和枷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和政策协调,促使我国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从这个意义上说,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的保证。
当然,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仅仅依靠政府的鼓励支持和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在赢得产业竞争优势的进程中,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家们,应该牢记以下几点警示:第一,与成熟的市场结构而言,我国的市场结构是处在向成熟演进过程中的不稳定的市场结构。第二,在向成熟市场结构的演进过程中,众多企业将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战将在所难免。在激烈的价格战中如何胜出,将考验企业的生存之道。第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局或被兼并收购,企业如何活下来,以及如何淘汰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淘汰,将是企业家们进行企业战略安排的重中之重。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我国的民营企业家们至少应该过好以下“五关”:一是财富关,即变革传统的小富即安、怕做大的财富价值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二是制度关,即完善现有的家族企业制度,并适时地促进其向现代家族企业制度演进;同时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从随机管理和人和管理向制度化管理转变。三是战略关,即确定战略以明确方向,找准定位以顶住诱惑,整合资源以永续成长。四是人才关,即在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比较而言相对劣势的条件下,通过个性化的激励、培养员工忠诚度等手段吸引留住员工。此外,更重要的是: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第一代创业者开始步入老年,企业的代际传承问题日益突出,企业接班人的一语道破和选择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五是文化关,即从家族文化向企业文化转变,把家族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分开,把家族利益与企业利益分开。企业做大做强必须依靠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