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点:鄞州商会大厦
参加人员:长沙县一行13人
内 容:
一、首先由鄞州商会介绍人员情况
二、李书记介绍鄞州区工商联情况
李书记:鄞州最近几年发展比较快,主要是得力于地域优势,宁波市是个沿海开放城市,鄞州从东边、南边、西边三面围绕宁波市,地域优势比较好。鄞州常住人口83万,外来人口登记的85万,没登记的超过100万,在政协常委会其中一个议题就是对流动人口的管理,现在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我们鄞州区既推动鄞州经济发展主要力量,又是社会不安宁的根源之一,政协常委会一天的时间都在分析这个问题。我们民企比较发达,总共有26400多家,个体工商户是50000多家。我们工商联的工作对象的队伍比较庞大,我们工商联的规模以上企业不多,只有2000多家。规模下企业近半,比较多,我们现在乡镇一级商会在控制会员发展,对入会的门槛设置比较高,一般企业进不来。我们去年财政收入237亿,去年GDP1700亿,我们现在工商联机关区委区政府比较重视,我们的人员配比,从干部队伍就能看出来。基层商会我们每一个乡镇街道都有,我们成立了23个乡镇基层商会组织,3个工业园区也成立了商会组织,工商联培育了1个行业商会,还有我们鄞州区也组建的2家异地商会。鄞州区是外地人比较集中的地区,鄞州区商会架构比较健全。鄞州区工商联这几年的发展跟国家的形式是相仿的,真正的工商联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下面观看一个宣传片,讲讲我们工商联从解放初期到现在的发展历程。然后我们再着重介绍商会大厦的建设,说说商会大厦对我们高层、对我们工商联,对我们民营企业家有什么好处。特别是党委政府很关注这个问题。请看宣传片:
宣传片内容 同期文字部分:
在美丽富饶的中国长三角土地,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东方商贸宁波的怀抱中,有一片神奇的土地——鄞州,它山水秀丽,底蕴深厚,在五千多年的岁月变迁中依然保持着矢志不移,他人杰地灵,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地,商贾闻名而源远流长,数百年来,在工商联发展的道路中,敢为人先的鄞州人投身商海,在时代的风雨激浪中解救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华大地百业待兴,1951年8月,鄞县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历史的变革由此拉开帷幕,1956年9月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12月15日这是一个值得鄞州工商业者永远铭记的日子,鄞县工商业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浓重召开,156名代表聚集一堂,选举产生了以穆桂兴为主的第一届领导机构,这艘承载着全体鄞县工商业者的希望之舟,沐浴在新生的共和国阳光之下,从此,扬帆起航。
历史的车轮无法止步,时代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鄞州两岸,心里的复苏,思想的解放,改革的机遇掀开了鄞州区工商联续写新时期非公经济的新篇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承继薪火的新一代工商业者较早感应到了市场经济的法则,他们冲破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以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在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上辛勤打拼,在自己迎来人生辉煌的同时,也为社会树立了新的价值观和成功学。(从79年开始计划经济的年代,可以说中央发表文件明确工商联工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那个时候,我们全体工商联的同志也很努力,就是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区委区政府召开了两次私营科技企业发展动员大会,这两次大会大大的调动了全县的非公有制企业,很多的私营个体企业就此发展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一大批商机敏锐,敢想敢干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涌现出来,他们独具慧眼,抓准市场脉搏,他们不怕失败,善于抢抓机遇,在时代的大浪淘沙中屹立不倒,他们拒绝因循守旧,绝不墨守成规,有着开明思想和先进理念。
时事造就英雄,改革创就传奇,2002年鄞州撤县建区,这片古老的土地迎来一个再发展的契机,进入新时期以来,鄞州成为浙江省经济增涨最快的地区之一,全区综合经济实力长期永领全国前列,浙江省前茅,在大江南北的任何一座城市,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得听到鄞州制造铮铮作响的声音,都可以触摸到鄞州经济走向国际的脉动。2012年全区财政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共完成财政收入237.1亿元,在这个疯狂数字的背后是充满活力的非公经济扛起了鄞州经济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后盾。目前,全区有85%的经济总量和90%的财政收入都来自非公有制经济,折射出鄞州非公经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时代力量。2002年4月9日鄞州区工商联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以毕新良、毛坤良为首的新一届工商联领导班子。毕新良担任数届工商联主席及会长,这次会议开创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区工商联主席会长的先河,也开启了鄞州区工商联工作的新纪元。64家会员单位给工商联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他们既有审时度势,观察局势的敏锐,显微之处善于应变的灵活,奋力进取甘冒风险的勇气,也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进取,言出必行,诚信为本的道德,协作互助,报效桑梓的情感。2003年以毕新良会长为首的商会领导创造性的提出了由商会会员共同出资在鄞州新区联建鄞州商会大厦的提案。63家会员企业共同出资近伍亿元联建,经历四载春秋,2007年9月鄞州商会大厦顺利落成,这座高28层,总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的姊妹楼成为当时鄞州中心区的地标性建筑,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县区级商会大楼,商会大厦的建设落成,大厦空间的合理开发运作,一举改变了区工商联办公场地靠租,运作经费靠批,身负一身债务的尴尬局面,实现了政府、工商联和企业三方的共赢,大大提升了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成为鄞州区工商联骄人的名片。
春风一度光阴叠,江山代有新人出。2007年以李立新,李祝爱为核心的新一届工商联领导班子又一次走上了从新发展的起跑线,站在时代的前沿,他们注定要看得更高更远。本届班子明确提出以发展组织,倡导回归社会为己任,踏踏实实,认认真真,诚心诚意为会员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为中心,通过服务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号召力,助推工商联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六年来,鄞州工商联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总数达到创记录的2841家,商会组织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现有23个乡镇基层商会,3家园区商会,18家村级商会,以及北京、广东、川渝等五家异地商会,形成了坐相抱比的商会组织体系。同时基层商会的党建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共建立了23家基层街道商会党组织和3家商业楼宇党组织。基层商会的规范化建设正全面推进,成功创建了20家五有五好基层商会。在区商会大厦示范效应的带动下,各基层商会投资建商会大厦意愿强烈,各商会大厦的建设正稳步推进中,这一桩桩代表着基层商会组织形象和凝聚力、感召力的大厦,不仅成为进一步夯实总部经济的基石,更推动了基层商会组织向更高更强的层次迈进,成为鄞州区一张张靓丽的名片。
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也是本届班子重要履职目标之一,光彩事业,慈善事业,社会公益事业,红十字会活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参与这一系列社会活动,增加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责任意识。在“益行天下,鄞商回报社会”感恩行动中,广大会员通过各种渠道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区共有690余家企业参与村企结对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仍有100名非公经济人士通过担任行政村支部书记直接参与新农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在支援灾区恢复重建的倡导下,会员单位共向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甘肃等受灾严重的地区捐款捐物6151万元,组织企业捐资850万元,重建了四川省广元市元导区胜建新小学、朝天区李家乡未星苏小学,通过区光彩事业平台向社会捐资1371万元,慈善留本冠名基金不断发展壮大,全区384家非公企业建立了8.5亿元的留本冠名基金,为扶贫帮困的基金达4250万元。引导非公经济人士捐款7400余万元,用于中国绿色环保基金鄞州专项活动,为家乡绿色环保事业和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浓重的意义。而在关注国计民生,体察视听反映,一些非公企业家积极参政议政。区工商联主席李立新率先典范,自2008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以来,一共提交提案28件,多件提案引起全国政协提案委和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关注企业需求,搭建服务平台,是工商联工作的立会之本,强会之策。近年来,鄞州区非公有制经济由于受国际国内一系列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影响,面临着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重重困境,这对工商联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鄞州区工商联因时利导,根据区经济和非公企业的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搭建各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卓有成效的帮扶和服务,一是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夯实发展后劲,有效缓解了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匮乏的现实;二是搭建融资服务平台,帮助中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区镇两级商会联动,总体推广以江山镇商会为代表的市场化融资服务模式,以张齐镇商会为代表的政府出资无偿服务模式,以高桥镇商会为代表的银企合作融资服务模式,以咸祥镇商会为代表的企业出资,政府补助融资服务模式,搭建了20家融资服务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争取银行授信30亿元,累计为中小企业融资总代理27.8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的资金短缺局面;三是搭建培训服务平台,帮助非公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构建工商联讲台,组织有关部门参与,知名专家学者唱戏的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培训机制,累积安排120万元专项教育培训经费,培训非公经济人士达4860余人次;四是搭建法律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化解各类纠纷,增强会员企业的法律防抗意识。
两个世纪的岁月更替,对于鄞州2000多年历史而言不过是白驹过隙,但对这一时代大发展大创新坐标上的鄞州工商联却在历史的铁轨上生动演绎了敢为、求实、争先的鄞州精神,书写了一个个让世人惊叹的发展奇迹。(鄞州区工商联今后时期的一个工作重点是,组织发展壮大,会员队伍加强的组织建设,商会大厦的工作阵地建设,提高为会员的服务能力,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号召力,为进一步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是鄞州区工商联成为全国工商联建设的示范点)。
五十年沧桑历程,五十载羽化成蝶,唯有一代代鄞州工商联人坚持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高昂姿态不会变,尽心尽力成为一道和政府桥梁纽带的作用不会变,竭尽全力助推会员企业,提升自身实力的初衷不会变,新的征途上,依然布满了机遇和挑战,因为有梦想,有希望、有激情,有历久不变的信念,新的传奇必将会被一一缔造。(宣传片结束)
李书记:这是我们几年前工商联工作的浓缩,真正我们工商联工作由民企业家担任工商联主席以来发生的变化,由民营企业家担任工商联主席,比行政官员担任主席要强些。2002年我们两会期间,我们鄞县的经济排宁波的第一第二,我们提出了将鄞县改为鄞州区的理念,建设鄞州新城区。2003年我们的重心第一是建设我们的区政府,第二就是建设鄞州区商会大厦,这对我们鄞州区经济及工商联事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们总结几个方面,一个是政府,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卖给我们一块空地,我们凝聚64家企业合建商会大厦,起到了引领时代作用。第二个,政府出资的没有出资,通过优惠政策,将土地出让金全部返回给我们企业、商会,大概算了一下有1500多万土地资金。政府是按照行政划拨地给我们,我们的土地属于商业性质。这对政府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鄞州商会大厦是一个标志性建筑,代表了鄞州区的经济实力。第二,政府不要花人力和精力,凝聚巩固了这64多家企业,现在我们这个大厦总共有100多家公司。第三,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解决了大批年轻人就业问题,从而拉动经济,现在我们的税收达到了每年12000万元。商会大厦的建设美化了员工们的工作环境,提升了当地经济,弥补了原工商联500多万元的负债,留下了工商联将近2个亿的资产。在我们鄞州商会大厦的影响下,现在已经有15个乡镇商会在建立商会大厦,其中还有1个村级商会,这个村每年可融资2400多万。乡镇商会大厦建设为什么会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其中有几个原因,第一是因为企业拆迁,工业企业要搬迁到边远园区。大部分企业搬出去,街道内就空出了地,这就给商会大厦的建设提供了场地。第二,很多乡镇改为了街道,慢慢从农村向城市转变,这就需要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提升形象。第三,商会大厦建立起来以后,有利于扩大第三产业。由企业家进行招商比政府部门更有利。第四,乡镇商会大厦建设以后,成为乡镇的资产进行办公,减少了向政府收费,有利于政府中心工作的开展。
三、汪会长介绍鄞州商会大厦建设情况
对于鄞州商会大厦这块,由我们的汪会长给大家介绍,从筹备开始到土地报批,项目立项、资金筹建,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给大家谈谈。
汪会长:大家好,我刚看了下复函名单,来的部门很重要的,这是关键。特别是国土、规划,规划是从建设初期开始一直到结束都很关键的。我们64家会员,64本房产证都要办理规划好的。我们有12万平方米的总的土地证,总的房产证,然后再把这些分成64本证,现在外面招商引进的企业都是租的,从64家会员手中租,产权已经都分开了,分到个人,分到企业。原来这里是企业的总部办公地,但是近几年经济发展比较快,他们建立自己的总部,因为产权已经分割给他们了,这里他们又已经通过招商引资租出去了。
这次建设商会大厦,我们体会区一级的商会大厦建设很难,当时我们没资金,没场地,建商会大厦很难,我们是2002年撤县建区一个大背景的契机下建的。国土、规划两个部门领导来,跟你们说的就是要思想上开放点,我们当时为建商会大厦向区委区政府提出要地,得到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政府让商会选地,以35万元/亩的地价给商会,当时政府的土地是零回报。土地价格定下来以后才好立项,作为县级领导要考虑长远的利益,我们原来的64家企业在这里投资买楼,有的企业做的好的,买了几层,以前这里是64家企业的总部,现在发展了,他们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其它企业,引进的企业财政收入每年都是上亿元,原来的企业在外面又建立了自己的总部,得到再发展。商会大厦建设以后,政府赚钱了,解决了大批大学生就业问题,政府名气大了,近四年有100多家商会来考察,企业也做强做大了,商会大厦的地标性建设也带动了周边酒店、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商会大厦的建设带来的连环效益是很多的,对商会、对企业、对政府是三赢的局面。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曹主任:这栋楼由64家企业投资联建,建好后,怎么对其管理?所有非公有制企业进来是有门槛的吗?
李书记:有专门的物业公司管理,企业进来首先必须是我们的会员,再由会员以商招商。2000年以后我们区商会,乡镇街道商会的会长都是企业家。
汪会长:乡镇一级拿地建商会大厦,土地一定要挂牌。
李书记:大家刚刚有说想下去看看,其实没什么可看,现在乡镇街道商会还在施工当中,现在呢,宁波市商会大厦就在我们前面,是现在宁波最好的建筑,我们鄞州商会将在南部区建立一个鄞州异地商会大厦,鄞商回归也是我们一个临近项目。我们的党委政府很体谅民意,很支持商会工作,我们的民营企业家有79个政协委员,妇联届、企业界都有我们的企业家。政府给我们的调研经费、考察经费等项目经费有120万,加上其他的财政拨款每年总共有200多万。我们现在不用向会员收取会费,每年基层商会会上缴一部分资金,我们工商联设专款专用,用于基层商会秘书长考察学习。每年我们的主席交会费10万,副主席交5万,会长交3万,政府给我们就是政治待遇。我们主办了自己的会刊,对会员企业进行宣传。每年年底,我们会进行考核,由我们商会出资对优秀基层商会进行奖励。
刘会长:我想问下,刚刚看到有个商会的担保公司,还有小额贷款公司,像这样都是商会在想方设法为企业融资,不知你们是个什么样的模式?
李书记:第一种模式建立融资担保公司;第二种模式,我们政府全面支持,300万元存入商会鄞州银行的固定账号,然后银行和商会签订协议,我们这300万元资金不动的。作为担保资金,为中小微企业100万以内做资金借贷;第三种方式是我们的会长、副会长、理事每家企业斥资1000万给我们需要帮助的企业,这个有章程,但是给斥资的企业也不能亏,基本利息要支付,政府每年补给商会25万为融资补助。这叫企业斥资,政府补贴融资模式;第四种,城外的企业家斥资,城内的某一家银行合作,银行授信给这家商会,比如说我存款是2000万,他的是300万到800万,比如某商会是850万,授信给这个商会,商会的会员可以贷款,这些都是按银行的手续办理。这几种模式都是我们基层商会的融资模式。没有商会这个平台他们也不敢借,民间资金不多。我们的政策很活。